365体育足球

图片
中原合作网改版试运行,欢迎提出意见和建议,联系电话:55983551。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媒体热点 > 正文
【河南经济报】扛起新时代“扁担”的供销人
时间:2021-03-29 10:34:25    来源:河南经济报    返回首页

微信图片_20210329103257_副本.png

  一根扁担两个篓,肩挑货担绕山走。

  75年前,林县(现林州市)4名共产党员凭借一副铁肩膀,仗着一双铁脚板,翻山越岭,走村串乡,一头挑起党的重托,一头挑起人民期待,一根扁担连接党群、沟通城乡,铸造了影响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“扁担精神”。

  薪火相传,经久不衰。75年来,农民在哪里,供销合作社的服务就跟进到哪里,时代在变,但作为农民贴心人的初衷没有变。“扁担精神”在供销合作社人的心中和行动中扎根、开花、结果——“走出去”是扎根,“富起来”是开花,“再创新”是结果。新时代下,供销合作社成为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,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。

  “‘扁担精神’的传承体现了供销合作社人为农服务的初心未变,供销合作社人始终没有离开我们。”在采访中,不少群众告诉记者。

  初心

  扁担载希望 一心只为民

  1946年7月,在晋冀豫三省交界的崇山峻岭间,共产党员尹兴德、郭有恒、李林洹等4人,拿着当时的冀南票1821元(相当于人民币18.21元),办起了石板岩供销合作社。也由此,他们凭借一副铁肩膀,挑起了沟通城乡的重担,架起了一座党联系群众的桥梁,联结起一条工业与农业、城市与农村、生产与消费的纽带,凝聚了一种“艰苦奋斗、勤俭办社、一心为民、开拓创新”的扁担精神。

  “山区群众苦难言,出门抬脚就是山。针小难买费力大,百斤山果换斤盐。汗水滴遍赶集路,吃苦受罪到何年。”这首流传在林州市石板岩镇的“民谣”,曾是太行山人民群众出行的真实写照。当时的山路之险、交通之难从蒙眼道、手扒崖、老虎嘴、阎王鼻子、鬼门关这些心惊胆战的地名上就可见一斑。

  2月24日,在石板岩供销合作社广场,石板岩供销合作社主任杨安兴指着北边的大山给记者看:“那就是当年老一辈供销人送货走的老虎崖。”

  在杨安兴的带领下,记者重走老供销合作社人送货之路。

  在通往“阎王鼻子”的羊肠小道上,山风呼啸,道路行走艰辛,抬头悬崖峭壁,落脚巨石嶙峋,小道被厚实的落叶铺满,有些坡度几乎没有可以落脚的地方,需要攀岩附壁、手脚并用才能爬上去。

  一路体验,让记者感慨不已。

  “这已算是相对好走的路况了,雨雪天气下,爬山的难度会加倍。”杨安兴说,“那时人们出山仅有两条路,一条是上70个弯、下百个弯的‘鲁班壑’,另一条是上5里、下7里的‘刘家梯’,往返一趟,近的几十里,远的几百里。而这仅有的两条路也是崎岖难行的山道,只能人挑驴驼,连个小推车都过不去,山里群众想要卖点山货换点生活用品,唯一能靠的运输工具就是扁担。”

  “扁担”成了供销合作社联结群众与外界的桥梁——针头线脑、油盐酱醋挑进山,山楂、花椒挑出去,“不空手”是那时石板岩供销合作社人的真实写照。

  在《林州市供销社志》作者郭德金看来,“扁担精神”真正代表的是石板岩供销合作社人的高贵品质与质朴人生,体现出的是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,折射出的是他们对党、对国家、对人民、对事业的忠诚与献身精神。

  情谊

  扁担送真情 温暖千万家

  随着时代的变迁,得益于党的领导,石板岩修缮了公路,为群众的出行提供了方便。看着穿梭于山峰间的柏油路,村民们赞不绝口:“提高了出行效率,让我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。”

  同时,柏油路也为供销合作社带来了极大的便利。“道路修到了家门口,我们再也不用靠扁担为群众送货了。”杨安兴告诉记者,1996年,一条林石公路打通了大山深处的石板岩与外界的交通血脉,也为当地带来了“人气”与“福气”。

  路通了、人富了,扁担退出了历史舞台,但“扁担精神”没有丢。

  杨安兴1988年参加工作,迄今为止在工作岗位上奋斗了33年之久,见证了从扁担到手推车、从三轮车到大货车的变迁,杨安兴说:“‘扁担精神’的载体不断变化,但‘扁担精神’的内涵始终未曾改变。”

  送货41年的马银良是石板岩供销合作社的一名普通司机,今年58岁的他依然精神抖擞,在蜿蜒山路上开车稳稳当当,扛起麻袋来健步如飞。

  他告诉记者:“送一袋肥料仅挣5元,开车来回最远要20公里,油费50元。”如今的送货存在很大的公益性。

  为了弥补亏损,石板岩供销合作社借助电商平台,将收购的山货、农产品销往全国。

  “交通带动经济”从来都是亘古不变的道理。路修好后,沿线及周边村庄饭店、农家乐、民宿、写生基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。“收益颇丰,旺季的时候都是满房状态,一天的住宿收入可达上千元。”石板岩供销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石建宏说。

  “没有公路的建设,就没有石板岩的发展。”石板岩镇盖楼泉村村民杨伏英告诉记者,农家院开办以来,她始终依赖于供销合作社送货,这不仅是因为供销合作社的商品物美价廉,更是因为对供销合作社人信任,“见到他们就像见到了家人!”

  多年来,群众把供销合作社当作自己的家,亲切地称呼为“山里人心上的供销合作社”。

  农忙时节,供销社人送货到田间地头,正在干活的群众把家中的钥匙交给供销社人,营业员到家中收走农副产品,再把生活用品、结算清单和余钱放到桌上,钥匙还放在老地方,几十年从未有过差错。

  创新

  扁担启未来 创新是关键

  进入新时代,河南供销合作社人响亮地喊出了“扎根三农、诚信经营、开拓服务、创新发展”的口号,这为“扁担精神”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。

  如今这里交通发达,旅游业获得快速发展,山乡大变化,市场经济风生水起,面对人们对于文化旅游不断提高的需求,杨安兴决定抓住自身优势,提升红色旅游吸引力。

  “近年来,石板岩镇将红色旅游与绿色、古色相融合,打造复合型旅游产品、线路。如:太行大峡谷、桃花谷、太行天路、王相岩等。”杨安兴告诉记者。

  改革开放以后,石板岩供销合作社提出新时期要把“扁担精神”与改革开放意识相结合,冲破一买一卖的传统经营观念,按照山区经济发展和农民群众的意愿,解放思想、改变观念、加大投入、加快发展、真抓实干、再创新业。

  自1987年以来,石板岩供销合作社及时转变一购一销、一买一卖的传统观念,调整经营策略,把服务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服务旅游业。1993年,石板岩被确定为省级旅游风景区;2015年,林虑山大峡谷被确定为5A级旅游区,成功将太行大峡谷景区推向国际。

  石板岩供销合作社及时将商场改造成旅游纪念品超市;抽出精干人员在各个景区增设了10个旅游服务摊点;创办游客综合服务中心并完善旅游服务设施,使中外游客高兴而来,满意而归。

  红色旅游不仅助力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,也带“火”了当地经济。

  近年来,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,石板岩供销合作社把“山扁担”“扁担情”注册为商标,将农产品销往全国各个城市。由于品牌效应,每年可为农民增收160余万元。

  石板岩供销合作社还建立了“扁担精神纪念馆”,现已接待各地前来参观的学习者2160批、人数23万多人次,成为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、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传统教育基地和河南省廉政建设教育基地,使“扁担精神”在新时期进一步发扬光大。

  “扁担精神”既是供销人理想、信念和智慧的结晶,更是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。

  “不论时代发生多大的变化,只要将‘扁担精神’融入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,千斤重担敢承担,千难万险都跨过。”杨安兴说。

  “扁担精神”诞生在石板岩,开花在中原大地。全省供销合作社人坚守为农服务初心,不断提升为农服务水平。截至目前,全省现有省辖市(示范区)供销合作社18个,县级供销社132个,乡镇基层供销合作社1878个,社有企业869家,连锁经营服务网点5.96万个;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标准化为农服务中心34个、生产性服务中心736个,托管土地面积1368万亩,超过全省耕地面积的10%,超过全省土地托管总面积的30%,在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中排名第二。

  “十四五”期间,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将主动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,深怀为农之情,砥砺务农之志,践行兴农之责,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创造奋斗业绩、书写奋斗故事、唱响奋斗之歌。

  在中原大地上,全省供销合作社人用行动证明,“扁担精神”在新时期依旧有着强劲的生命力。(孔凡哲 洪梦婷 )

分享到:
编辑:马连华
(C)2019 河南省供销合作总社版权所有
电话: 0371-65953039 65992900(兼传真) E-mail:hnssbgs@126.com
豫ICP备05026746号   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228号
技术支持:365体育足球